close

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最完整的明清帆船「山形水勢圖」原貌
首度正式出版面市

  本書解讀典藏於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的明清時期山形水勢圖:《耶魯航海圖》。山形水勢圖為中國帆船舟師據以辨識方位、確認航道的實用工具,多為祕本,不輕易示人,因此留存下來的無幾,此亦彰顯了《耶魯航海圖》的彌足珍貴。

  《耶魯航海圖》共123幅,約完成於明清時期,本來屬於商船「二王船」的航海祕本。1841年鴉片戰爭期間,英人軍艦在新加坡扣押一艘中國通商帆船,搜出此批航海圖,之後輾轉館藏於耶魯大學。史料沉寂多年後,1974年才被學者李弘祺發現並開啟探索研究之路。本書為《耶魯航海圖》首度正式出版面市,並經作者鄭永常全面性重新梳理、判讀,甚具意義。

  披露古航海圖史料X解讀舟師傳說祕本
  探索明清海商航業路線X勾勒東亞海域貿易網絡


  航海圖中標示海域上的島嶼和山地名,作為望山之用,並記載針路和水文深淺。繪圖線條簡潔粗獷,突顯易辨識處;敘述文字口語俚俗而多舟師專業行話,一一指明沙、礁、島、水流與方位等。看似簡單,卻隱藏豐富的航海資訊。

  作者一一校讀圖中文字,考釋地理名詞,闡述海圖蘊含的訊息,借助GPS定位諸山與島嶼現今相應位置。同時梳理出《耶魯航海圖》中的「二王船」,是以越南南部的赤坎(今潘郎Phan Rang)為基地,共分三條航線:第一條航線行駛於赤坎至金門;第二條航線行駛於赤坎至柬埔寨和暹羅;第三條航線行駛於福建至遼東,另有二條支線往渤海灣。

  書中並概述古代帆船的形制與航海術語,探究明清時期東亞海域實況,以對海圖有深刻的背景理解。更進一步,藉此海圖與航線,勾勒出明代中葉以降,中國海商移民東亞各港口後各自發展航海事業,所形成的中國帆船東亞海域貿易網絡圖。
 
本書特色


  【專業性】詳實敘說早期航海圖知識與內涵。
  【珍貴性】完整呈現中國古代帆船海圖原貌。
  【啟發性】重申海洋文化的奧祕與歷史意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鄭永常


  1952年生於香港。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博士(史組),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

  著有:《漢文文學在安南的興替》、《征戰與棄守:明代中越關係研究》、《來自海洋的挑戰──明代海貿政策演變研究》、《海禁的轉折:明初東亞沿海國際形勢與鄭和下西洋》、《血紅的桂冠:十六至十九世紀越南基督教政策研究》等。編有《海港、海難、海盜:海洋文化論集》、《東亞海域網絡與港市社會》等。
 

目錄

【臺灣史與海洋史】系列叢書緣起
推薦序    對東亞海洋與世界史的新認識    李弘祺
作者序    開拓山形水勢圖的研究航道        鄭永常
 
第一章   《耶魯航海圖》的解讀
第一節    「山形水勢圖」特色與《耶魯航海圖》的發現
第二節    《耶魯航海圖》所屬船主及其母港
第三節    《耶魯航海圖》三條航線的繪製年份考釋
 
第二章   中國帆船航海資訊與風險
第一節    中國帆船的形制
第二節    中國帆船的航海術語
第二節    東亞海域有風險的航道
 
第三章   《耶魯航海圖》序次訂正及釋說方法
第一節    《耶魯航海圖》山形水勢圖序次
第二節    《耶魯航海圖》的釋說方法
 
第四章   第一條航線:金門線釋說

第一節    從赤坎至金門山形水勢圖路徑
第二節    從金門至赤坎山形水勢圖回程路徑
附圖一:從赤坎至金門來回航道路線示意圖
 
第五章   第二條航線:暹羅線釋說
第一節    從赤坎至柬埔寨山形水勢圖路徑
第二節    從柬埔寨至暹羅山形水勢圖路徑
附圖二:從赤坎至柬埔寨、暹羅航道路線示意圖
 
第六章   第三條航線:盛京線釋說
第一節    從福建至天橋廠山形水勢圖路徑
第二節    另外兩條支線至渤海灣山形水勢圖路徑
附圖三:從福建至天橋廠航道路線示意圖

第七章   總論《耶魯航海圖》的價值與意義
附圖四:《耶魯航海圖》主要航線示意圖
附圖五:明朝晚期中國帆船在東亞海域的交通運輸網絡
 
附錄一   An Early 19th-Century Chinese Navigational Map in The Map Collection of Yale University, Thomas H. C. Lee(李弘祺)
附錄二   《耶魯藏山形水勢航海圖》的誤讀與商榷/鄭永常
附錄三   新州港地理位置考/鄭永常
 
參考書目
《耶魯航海圖》地名索引
 
 

作者序

開拓山形水勢圖的研究航道


  2010 年6 月16 至18 日,新竹交通大學人社中心主任李弘祺教授主辦一場「耶魯大學所藏東亞山形水勢圖研究工作坊」,邀請幾位學者參加,本人有幸躬逢其會,收穫不少。會前一段日子,李弘祺教授將他收藏的Yale University’s Old Chinese Maritime Map(下稱《耶魯航海圖》)拷貝一份給我,讓我參考。我驚訝竟然有如此精彩的「山形水勢」圖像,在電腦看山形水勢圖,泛黃與墨線交錯一起,如水墨字畫般的美。這份海圖原藏於耶魯大學史德鄰紀念圖書館(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現藏於該校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本書所用的航海圖都為該圖書館所藏。

  《耶魯航海圖》裡的海圖就是所謂「山形水勢圖」,圖中只有海域上的島嶼和山地名作為望山之用,以及記載針路(即「航道」)和水文深淺的紀錄。中國古代舟師是根據圖中的山形水勢來認定船隻抵達何方何處及航行路徑,圖中有山形、島嶼形象和針路,可作為在茫茫大海中辨識航道的指引,也是古代舟師的祕本,不輕易示人,因此,能夠留存下來的無幾。過去我們只能看到一些海洋史書籍偶然留下針路卻沒有海圖留下來。《鄭和航海圖》不算是「山形水勢圖」航海圖,因為《鄭和航海圖》雖留有望山和針路,但完整的背景資料應是提供領導人參考用,這與舟師用的山形水勢圖不同,山形水勢圖更為簡單、口語、粗俗,若不是航海者根本看不懂。

  1980 年章巽出版《古航海圖考釋》,讓我們對山形水勢航海圖有初步的認識,但是《古航海圖考釋》的山形水勢主要是從遼東至廣州海面,由於作者依序從北至南排列,看不出航道的概念。章巽先生於1956 年在上海來青閣書庄舊書堆中撿出的海圖共有69 幅,作者「以今地言之,北起遼東灣,中經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諸省市,南達珠江口以外,把我國大陸邊緣很大一部分近海航線都包括在內了。」我想章先生購買這批「山形水勢圖」時,便呈現出雜亂無章的狀態,因此章先生便順勢從北至南加以理順,然而這可能破壞了原先亂中有序的航道意義。《耶魯航海圖》比起《古航海圖考釋》更有意義的是,除了從中國遼東至海南島沿海的山形水勢圖外,還包括從越南至柬埔寨、暹羅沿海的山形水勢圖。

  初看《耶魯航海圖》時也有雜亂無章的感覺,若將每幅山形水勢圖順著雜亂無章的排列細心閱讀,會發現亂中有序的意義。看似混雜的排列是因為我們只從中國為中心的觀念出發,以為所有帆船都是從中國出洋貿易,故航道當然是從中國往外國延伸的結果。

  事實上,明代中葉以來中國海商移民海外約有十萬多人,特別是東南亞的港口成為華商活躍基地。他們往往樂不思蜀,以該港口為基地發展周邊的貿易,甚至回中國做買賣。我們從明代《順風相送》一書的記載,得知中國帆船在東亞各地建構海域之間的航路,很多時候並不以中國海港為中心。《耶魯航海圖》就顯示出以所在地赤坎為中心的概念,建構出該地與柬埔寨和暹羅的航道,以及與中國金門的貿易航道,其後因時代變遷又擴大至新加坡與遼東的航道。如果仔細研究,發現《耶魯航海圖》中之123 幅山形水勢圖所呈現的航道至少有三條:越南赤坎至金門;赤坎至柬埔寨和暹羅;金門至遼東等。

  自2010 年以來,我陸續對《耶魯航海圖》進行整理和逐幅研讀,對山形水勢航海圖越來越有概念。我在李弘祺教授主辦的工作坊提交一份初步解讀但仍不成熟的作品〈清代唐船航海圖(Yale Navigational Map 1841)初步解讀——以南航路新州至暹羅為例〉一文,就是以越南赤坎為中心來解讀這份航海圖,可是當時並沒有引起關注。之後,筆者斷斷續續對《耶魯航海圖》進行逐幅研讀。近年這份海圖也引起大陸學者關注,且多以中國為中心來解讀這份海圖,筆者覺得有責任加以澄清,便盡快將研究成果交學界檢驗。也因此驅使筆者在《耶魯航海圖》研究之餘,增加了對東亞海洋史的認知,企盼讀者能透過本書,強化對明清時期東亞海洋上中國帆船的航運活動之認識。

  本書得以完成,最要感謝李弘祺教授贈我《耶魯航海圖》光碟一份,使我得以進行對山水形勢圖的解讀,又感謝他百忙中允諾為本書寫序,及寫了一篇英文稿對這份海圖有精彩的分析說明和解讀,作為本書的附錄一。此外為了協助讀者對本書的了解,我加入二篇相關論文作為附錄二和附錄三,由於附錄論文發表在先,盡量維持原貌而略有修正。我還要感謝中研院史語所陳國棟教授於2016年9 月20 日邀我至中研院海洋史讀書會報告「耶魯海圖的研究」,席間提供很多寶貴的意見。此外中研院臺史所林玉茹教授的鼓勵和催促,十分感謝。研究期間又得李貴民博士、博士生范祺崴先生協助繪圖等工作,以及研究室工讀同學輸入資料,於此一併致謝、感恩。

  本書能夠出版得助於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和董事曹昌平先生的支持與關心,感謝兩位審查人十分用心審定書稿,提供寶貴而有意義的修改意見,讓我可以修正錯誤之處,於此一併致謝。最後還要感謝太太的諒解,近年在我身體欠佳之情況下,她默默地看護著我,卻未阻止我的研究,讓我完成這項研究。此書完成,我將獻給我逝去多年的母親,小時候媽媽會教我一些馬來話,她常說:我是跟你父親回唐山、你們唐人等等。我當時不知是何意思?如今我都明白了。在她彌留之際,我答應將她帶回南洋。那一年我終於將她一些骨灰,灑落在她的故鄉的土地上。

鄭永常
2017 年11 月16 日於成大歷史系研究室

推薦序

對東亞海洋與世界史的新認識


  1974年我應邀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由於以前沒有去過香港,我不免要找找香港以及鄰近海域的地圖。結果在耶魯大學圖書館的地圖收藏室找到了幾張1830 年代英國人在香港外海測量的海圖,以及一份中國海員航海時使用的參考圖冊。前者的海圖是使用近代技術測繪的東西,所以沒有特別重要的價值。但是後者非常特別。首先,它是一大批用毛筆畫的所謂「山形水勢」的圖。用西方的裝訂方法縫合在一起。略翻一下,就知道它是散亂了之後,重新放在一起的。其次是上面的地名很多都不是我們熟悉的。有的像「赤坎」、「雞籠」、「南澳」等等雖然看起來像是臺灣的地名,卻又不是常常使用的。粗看之下,大約是中國和東南亞海岸地區的地名。這個地圖冊在耶魯已經超過一百多年,中間似乎沒有人注意過它的存在,當然更談不上研究。

  過去我們都知道中國航海的人有他們經常依賴用來航海的「針路簿」、「海道圖經」等圖繪的簿書,但是有這麼多頁的卻很少見。再由於這一本圖冊已經有一百多年,可能反映的知識正在迅速消失(例如南海地區的中文地名),所以至少光就考證地名來說,這本地圖集就有重要的價值。至於它能豐富我們所知道的傳統東亞的航海知識,那就更不用說了。

  我雖然感受到它的重要性,但是由於我自己的專業和研究是在傳統中國教育史上,所以無法花時間去研究它。我當時所影印下來的一百多張的圖也跟著我到了香港,一直默默地留在我的抽屜裡。中間,章巽所撰的《古航海圖考釋》也出版了。它的出版雖然引發我對耶魯圖重新感到興趣,但是畢竟還是沒有使我對它能做出系統研究的決心。

  1991 年我應聘回去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任教。我這才開始對《耶魯航海圖》又產生興趣。余英時先生和陳智超先生知道我發現了這份地圖,都鼓勵我一定要把它發表出來。我這才在1997 年9 月的《歷史月刊》發表了一篇短文,簡單介紹它的存在。由於我對古地圖以及中國南海的地理知識都非常有限,所以這篇短文,即使很短,還是有一些錯誤。不過從此許多人就知道它,也對它產生了興趣。

  1974年我初發現這份地圖的時候,影印技術還不是非常發達,更談不上電腦掃描。事實上,影印機都還不能隨意放大縮小,所以我當年影印的那套海圖,無法覆蓋全頁,有的可能還因此被截了角,所以2004 年前後我回去耶魯圖書館的地圖特藏室,央求他們替我用最新的掃描技術重做了一份。要影印一份類似的地圖,耶魯大學圖書館的規定是:只要付工本費(十分便宜,因為圖書館的目的就是要傳播知識)就可以取得。所以我很快就得到了一份掃描圖。我必須在這裡順便感謝當年擔任耶魯圖書館館長(榮譽職)的透納(Frank M. Turner)教授的幫忙。透納教授是我在耶魯大學讀研究院時認識的歐洲近代史的助教。2004 年時,他已經是耶魯的講座教授,還擔任非常榮耀的圖書館館長——美國知名大學或著名圖書館都有聘請著名人文教授出任館長的優良傳統,透納教授正好就是耶魯圖書館的館長。我另外一位老師彼得.蓋伊(Peter Gay)也曾出任紐約市立圖書館的館長。現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館長則是羅伯.丹屯(Robert Darnton)。三位都是非常有名的歷史學家。我在聯絡地圖特藏室時,特地寫了信給透納,恢復了已經斷失多年的友誼。可惜他現在已經作古。

  我獲得這份掃描圖之後,自然非常興奮,於是終於想要對它做深入的研究。除了地名的考據之外,我也把「什麼是普通人(例如漁夫)的航海知識」,以及「中西近代以前航海知識的比較」當作是思考的方向。

  同時,知道我有這份光碟的人也漸漸增加了;有人不免希望我能翻印一份給他。一般地說,我總會請他們直接向耶魯大學圖書館聯絡。偶爾有從我這裡翻印的,我都請他們如果要出版就一定要說明是從我處得到的光碟,以示負責。不過就是再熟的著名學者我也沒有提供翻印的服務。

  反正直接向耶魯大學申請才是正確的途徑。

  我在2007 年回臺灣任教,開始積極籌備想要通過國際會議來對這份地圖做一個比較全面的研討。我一方面向蔣經國基金會申請經費,另一方面聯絡了臺灣以外各地的知名學者,希望在2008年召開這個會議。不幸後來蔣經國基金會沒有通過我的申請,以致這個會議不得不取消,不過我還是找到了一點錢邀請了少數幾位學者來參加。凡參加的學者都獲得一份這個地圖的光碟。各位學者也因此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寫論文。永常教授這本書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我本來很想自己來寫這樣的一本書,甚至於請他稍稍等我一下。但是隨後我根本忘記這件事,一直沒有再回來處理它。沒想到永常兄卻沒有忘記它的重要性,所以當他把書稿讓我看時,我真是又意外、又非常地高興。

  我雖然知道永常兄這本書不可能解決這本地圖所有我們想要問的問題。我甚至於不敢保證它在考證地名方面也都一定完全正確。不過我認為在經過不少人看過及寫過有關它的論文之後(請參看書中所附的書目),永常兄這本書絕對是目前最全面、最可靠的著作。他也已經把所有的圖都按照應有的秩序排列提供作為參考。雖然翻製的大小不一,但並不妨礙我們對它內容的了解或把握。

  對這份地圖地名的考證是研究者的第一個基礎任務。我敢說或許還是有一些地名沒有得到滿意的處理,因為製作及傳抄這份地圖的不是識字很多的人,因此不免有時有寫錯的地方,造成我們在確認上的困擾。再加上製作的應該是福建人,所以許多地名是以閩南的發音寫成,與臺灣學者習慣的北京(國語)發音有很多出入,這都造成比對上的困難。至於這份地圖在航海知識上面的意義,就有許多可以繼續探討的課題,這一本書能提供的初步輪廓應該令我們受到鼓舞。

  我謹在這裡恭喜永常兄的努力和成果。我認識永常兄可以回溯到我還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書的時代,不覺已經超過三十年。現在他和我都已經退休,但是他在這份航海地圖上面的貢獻將會長久地被記得。我希望研究近世以來東亞航海史的學者們都會從這本書得到許多有用的資訊,並拿它來繼續參與開拓更為廣闊的知識領域,讓我們對東亞海洋世界與世界史的關係有更為切身的新認識。

  作為最早把這份地圖呈現給學界的我,這份地圖的詳細研究及出版所帶給我的欣喜和安慰,那就不用說了。

李弘祺(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榮休教授)
2017 年11 月18 日於竹北寓所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82662
  • 叢書系列:
  • 規格:軟精裝 / 320頁 / 16k / 19 x 26 x 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 本書分類:> >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山形水勢圖」特色與《耶魯航海圖》的發現
 
中國帆船航海圖的正式名稱是「各處州府山形水勢深淺泥沙地礁石圖」,簡稱「山形水勢圖」。這種航海圖有多古老,現時無法得知。中國第一條海外交通航線記錄在《漢書.地理志》中,大概在三、四世紀,王莽輔政時遣使往黃支國,曉諭其王貢獻「生犀牛」。這次使者的海程如「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又船行四月,有邑盧沒國⋯⋯」等,都有航道紀錄,郤沒有提及海圖。到了唐代,賈耽《廣州通海夷道》有更詳細海程說明:「廣州東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門山,乃帆風西行,二日至九州石。又南二日至象石。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勞山,山在環王國東二百里海中。」也沒有留下航海圖。直至北宋宣和(1119-1125)年間徐兢撰《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明確指出是有海圖的,可是「經」(針經)留下來,而「圖」不見了。其後出現的針經,都只是記錄針路,而航海用的山形水勢圖都沒有留存下來,如向達先生從英國抄回來的比較完整的明清海道針經《順風相送》和《指南正法》都只留下文字而沒有航海圖。雖然我們現時仍然可以翻閱晚明茅元儀編輯的《鄭和航海圖》(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蕃圖),但《鄭和航海圖》雖然有針路、地名,卻不能稱為山形水勢圖,因為《鄭和航海圖》是一幅完整而標示途經及各國位置,明顯是供上級指揮官或統治者參考用的圖卷,非一般航海者用的山形水勢航海圖。

所謂「山形水勢圖」,圖中只有海域上之島嶼和山地名作為望山之用,並記載針路和水文深淺。中國古代舟師是根據圖中的山形水勢來認定船隻抵達何方何處及航行路徑,圖中有山形、島嶼的形象和標明針路,指示航海人在大海茫茫中辨識航道,也是古代舟師的祕本,不輕易示人,因此,能夠留存下來的絕無僅有。過去我們只能看到一些海洋史資料,偶然留下針路,卻沒有海圖留下來,令人不禁惋惜,掩卷長嘆。《鄭和航海圖》雖留有望山和針路,但與舟師所用的山形水勢圖不同,山形水勢圖更為簡單、口語化、文字粗俗,繪圖線條簡潔而粗獷,一幅接一幅為方便航海時調動利用,若不是航海者根本看不懂。
 

 

 

 

什麼是7分鐘循環運動? 即7分鐘內進行一組高強度訓練動作。每個動作運動時間30秒,中間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如此做完12個動作為一個循環,大約花費7分鐘。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天可視體力重複幾次,以30分鐘為限。 7分鐘循環運動的好處 a、驚人的運動後熱量燃燒效應 雖然這種運動方式時間短,但是收到的效果卻是驚人的。7分鐘循環運動可以增加肌肉量與肌肉中的酵素活性,讓人有更多肌肉去燃燒熱量,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最讓人驚喜的是,它的燃脂時間還會延續到運動結束後! ... 休息時,身體依舊在幫你燒熱量 固定強度的持續性運動,如設定跑步機等速跑30分鐘,主要效果是在跑步的當下燃脂,但許多研究指出,從事20分鐘的高強度間歇訓練,結束後24小時內消耗的熱量比持續性運動多。也就是說,當你休息的時候,身體也在燃脂,因為間歇訓練使身體達到極限,需要更多卡路里來恢復身體機能。 有些運動會有後燃效應(指身體從呼吸急促、體溫高回到緩和狀態而燃燒熱量的現象,也就是當你休息了,身體依舊在幫你燒熱量),但惟獨高強度間歇運動事後燒更多,往往讓人爆汗不停。後燃的效果最長可持續72小時,即運動結束後3天內,你的熱量還在持續燃燒。 高強度間歇訓練大量燃燒醣類與脂肪,持續訓練15周,會比有氧運動20周多減下4公斤的脂肪。因為間歇運動不但有熱烈的「後燃」,還會促進燃脂的腎上腺素和生長激素分泌、使脂肪氧化、肌細胞的燃脂能力較高。 多做這類循環訓練,增加肌肉質量,能使身材緊實,避免肌肉隨年齡增長流失。同時還能合理鍛鍊到全身上下幾乎所有肌肉群,能夠得到比普通有氧運動一個小時還要好的燃脂結果。 ... b、不限制場地 「每天都在下雨,怎麼出去跑步?」運動雖然有諸多優點,但我們總是有各種理由不運動。但是,如果有7分鐘運動就不是問題啦,這種運動方式克服了空間限制、時間不夠等因素,不用出門就能運動,房間、教室、辦公室都是健身房。 c、充分利用碎片時間 「我下班回家都好晚了,沒有時間運動」「每天好忙」這些都是時間不充分的藉口,但是僅僅7分鐘的循環運動,你完全可以利用平時的碎片化時間來解決,還不耽誤你做其它事情。 7分鐘循環運動如何組合? ... a、每一組動作內都包含多種高強度訓練動作,如卷腹、弓步、平板支撐 循環運動以高強度的訓練動作為主,主要是鍛鍊肌肉的強度,所以練習時最好迅速的接續進行,每一項持續30秒。至於強度,若以不舒服等級1至10分來衡量,應該維持在8分上下。除了卷腹、弓步、平板支撐這些,你還可以從開合跳、坐太空椅、原地高抬腿、伏地挺身這些動作中選幾種適合你的運動來做,隨意搭配,並沒有一個特定的組合形式。七分鐘結束時,就可以達到健身的目標了。 b、體重基數較大,可結合有氧運動 若是本身的體重基數較大,同時又以減肥為運動目的,不妨結合間歇訓練和有氧運動,在健走、慢跑或游泳之餘,每天再花20分鐘做2~3次7分鐘運動,多管齊下,幫助更大。 ... 7分鐘循環運動需要補充的營養物質 努力增肌的同時,營養的攝取更是關鍵。宜在運動結束後2小時內補充完營養,30分鐘內則是肌肉吸收營養的黃金時段,吃點高蛋白的食品,又以液態高蛋白為佳,如牛奶或豆漿。腸胃不好的人,怕刺激腸道或消化不良,可以稍事休息後再進食。 Tips: 1、一輪運動大概是7分鐘,但不是只做一輪就可以完事了哦,做循環運動之前還是要適度暖身以及做收操。 2、有些動作的時間可以按照個人需求調整做多少次,同時也要注意個人的身體狀況。 3、7分鐘科學鍛鍊法有手機App版,想配合軟體進行訓練的也可以去試試。 (內容已經過核實,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fit/g4o3yq8.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84773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北斗口內疼痛看什麼科伸港喉嚨異物感看什麼科田尾消化功能異常治療中醫埔里容易冒汗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田尾頻尿治療中醫 魚池鄉發燙感改善中醫診所 當地人都推薦的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員林睡眠障礙中醫推薦 二水強迫症中醫推薦 這間和美中醫診所很大推,睡眠障礙改善很多福興喉嚨異物感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埔里睡不著改善中醫診所 員林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名間鄉口乾、口渴看什麼科 永靖喉嚨異物感治療中醫 治療有成效的鹿港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cp07pp44p 的頭像
    pcp07pp44p

    珊心生活.

    pcp07pp44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